DB62∕T 4964-2024 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技术规范(甘肃省)

ID

E30539E6CD43424298B4B5F5F20B6FB3

文件大小(MB)

7.08

页数:

92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1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7.060,CCS P 13,甘 肃省 地,□B62,方 标 准,DB62/T 4964—2024,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br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2024 - 07- 23 发布2024- 10- 23 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2/T 4964—2024,目 次,前言.IV,引言 V,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2,41任务.2,42 总体要求.3,4.3 调查区划分4,4.4 工作流程 4,4.5 工作量基本定额 6,5设计书编写8,51设计书编写要求.8,5.2设计书的变更.8,6基本调查方法 8,61资料收集.8,6.2 遥感调查 8,6.3 调查评价单元划分与调查区确定.11,6.4 地面调查12,65地球物理探测13,66工程地质钻探 13,6.7 山地工程 13,6.8 测试与试验 14,6.9 实测地质剖面14,7孕灾地质条件调查14,71 基本要求 14,72地形地貌调查 14,7.3 地质构造调查15,7.4 岩(土)体工程地质调查 15,7.5 斜坡结构调查15,7.6 地表水与地下水调查15,7.7 气候、植被与土地利用状况调查16,7.8 社会经济活动调查 16,8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16,81 基本要求 16,8.2 滑坡及隐患调查.16,I,DB62/T 4964—2024,8.3 崩塌及隐患调查.18,8.4 泥石流及隐患调查 19,8.5 地面塌陷调查19,9承灾体调查.19,91 基本要求..20,9.2 人员调查.20,9.3 经济类承灾体调查20,10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21,101 基本要求.21,102 评价方法 21,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22,111 基本要求.22,11.2 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22,11.3 重要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23,12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23,121 基本要求.23,12.2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24,12.3 重要地段地质灾害风险评价26,13风险管控 27,131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定.27,132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27,14资料整理与成果编制27,141 资料整理 27,14.2 图件编制.28,14,3 报告编制.29,15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30,151质量检查.31,15.2 遥感成果验收 31,15.3 野外验收..31,15.4 数据库验收31,15.5 成果验收.31,15.6 资料归档.32,附录A (资料性) 设计书编写提纲 33,附录B (资料性) 斜坡单元划分方法.35,附录C (规范性) 野外记录格式及调查表.36,附录D (资料性) 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57,D1 一级划分..57,D2 二级划分57,附录E (资料性)承灾体调查单价估值参考建议 58,E1建筑物58,E2 公共设施 59,II,DB62/T 4964—2024,E3 土地资源.59,E4 社会损失.60,附录F (规范性)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61,F1 综合指数法.61,F.2信息量法.63,F3 R0C曲线检验基本原理65,附录G (资料性) 斜坡失稳概率计算方法 66,附录H (资料性)滑坡或崩塌灾害运动距离关系经验公式 67,附录1(资料性)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68,附录J (资料性)地质灾害风险区风险管控方案编制要求 71,附录K (资料性)成果报告提纲77,附录L (资料性)野外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81,III,DB62/T 4964—2024,刖 s,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兰州大学、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火飞飙、岳东霞、蒋兴波、郭富赞、李玉山、王厚成、张永军、魏玉涛、侯燕,军、贾昊冉、段永伟、李瑞冬、董抗甲、胡向德,本文件由兰州大学负责解释,IV,DB62/T 4964—2024,引 言,甘肃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征,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近年来,全省先后开展了 1 : 10万,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 : 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 : 1万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和1 : 5万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等工作,基本查清了全省地质灾害分布发育情况,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和风险区,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损失。但全,省地质灾害数量多、密度大,经济社会欠发达,抗灾能力偏弱。受极端天气、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突发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非常艰巨,现有工作不能满足国土空间风险管控需求。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支撑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亟需在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在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内,开展更大比例尺(基本比例尺1 : 10000)、更高精度的以乡(镇、街道),为单元、兼顾重点防治区段和重点流域的地质灾害精细调查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风……

……